close
浮世書簡.jpg

       二十年後,我再度面臨生命的另一處轉折點。對生命中曾有過重大意義的事和人,我想要作一次緬懷的省視。同時我也想看一些我一直想看的地方。你沒有說錯,我始終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,可是我又如何能判定對錯?

      來到這處曾經是履踐盟約的地方,我寫下長久中斷之後的第一封信。給你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~《浮世書簡》‧李黎著‧聯合文學‧1994.03.15初版

 

        這是一本由十八封書信所組成的中篇小說。以書信體來寫小說,李黎並非第一人,整體成績也非特別突出,但我一直偏愛此書,有種自己也說不上來的原因。因為此書,我才開始找李黎的其他著作來看,包括她有名的《袋鼠男人》(曾被好萊塢改編為電影,片名我忘了,由「現任加州州長」阿諾‧史瓦辛格、丹尼‧迪維托與我相當喜愛的艾瑪‧湯普遜主演,是部相當糟糕的電影。似乎還有台灣版,是由趙文瑄主演),以及喪子之後所寫的《悲懷書簡》、《晴天筆記》。這是我在 ' 94年5月所買到的,早已絕版多年,有興趣者只能去二手書店或圖書館碰碰運氣了。

       開頭第一封信是由敘述者「我」來到初戀情人求學的舊金山展開序幕,之後的一封封信簡,書中主角開始回望過往二十年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時刻,以及她與情人間的回憶。一開始主角並未明說有關自己的生命殘缺與傷痛,文字與回憶間充滿曖昧模糊的地帶,一直要到男主角以書信與電話的殷殷詢問之後,她才開始以說故事般的淡淡口吻寫出難以承受的悔恨與缺憾。看著一封封書信,恍然間還真有如同讀著相識友人的信簡之感。

       若硬要挑此書的小缺點,大概就是文藝腔太重了,不過因為此書是由書信體寫成,也就說得過去。整體而言,李黎的文字氛圍憂而不傷、冷而不靜,還是有著可讀之處。

       除了文字之外,李黎並將書信的內容口頭翻譯為英文,再由她的攝影師友人Mary Carlsson一一到書中的場景拍攝下書中主角眼底──與心底──的風景。Mary Carlsson獨特的視覺語言配合李黎時光與記憶沉積所寫成的信札,兩者結合構成了一本美麗的小書。

       原本並沒有打算將此書帶往上海,但考量到篇幅與易讀性,最後我還是將它放進隨身行李中,打算在飛往上海的旅程中重讀一次。

       李黎在前言中曾說到──寫作,原也無異於寫信:致他人,致這世間、甚至後世之人的書簡。我們現在若讀著另一時空的人寫的書而仍然被感動,不就為的是覺得那是寫給自己看的話語嗎?

      這樣說也許太抬舉自己,但這或許也代表了我這三個月來寫了某些東西的心情。

      也獻給一位朋友。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初讀《晴天筆記》,滿是震撼,與不捨。

從書中,我得窺生命的驟落與繼起,卻絲毫不必親身經歷。這不讓人該感謝文字的美好與真實(當然,這是李黎擇選過的「真實」)嗎?

ps.她跟陳玉慧,近來都將書交予「印刻」出版,這算是一種「巧合」嗎?哈。
Posted by 小豪 at August 18,2005 10:30

「放棄」?

曰「放棄」,表示曾經擁有;既擁有過,那麼究竟是放了什麼又棄了什麼呢?是擁有過的那樣東西?或是曾發願去擁有的那個念頭?

我不是很能進入你們談話的脈絡。我只知道,就我自己而言,「斷裂」,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不管是對人或事或物。也就是這樣,我才頻頻書寫,我才以為書寫可以為我留住某些我想留住的。

ps.說到爾雅,我正在讀隱地先生的《身體一艘船》。以前對他甚是敬重,但這次再讀,卻發現這人竟有極為刻板的性別印象。我是吹毛求疵了我知道,但我無法假裝未見。不過,對於他提倡多閱讀多聽音樂多接觸藝術,這我是十分肯定,並且力行著的,呵呵。
Posted by 小豪 at August 18,2005 20:36

悲懷書簡.jpg
晴天筆記.jpg
袋鼠男人.jpg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lence12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